menu
×

导航

电话

微信

顶部

行业知识
10条PCB设计黄金法则​

发布时间:2025-07-10 阅读: 来源:管理员

PCB设计过程中,遵循一些经过验证的“黄金法则”能大幅提升板子的性能、可制造性和可靠性。下面结合行业经验与标准,分享10条必备的PCB设计法则,并提供相关出处供参考,助您打造高品质多层、高精密/BGA封装及盲孔/埋孔PCB。


PCB-Layout设计规范.jpg


1. 选择合适的网格(Grid Selection)

始终使用与大多数元件封装匹配的网格间距,可避免后期布线时产生“无网格可用”的尴尬。建议初期设置0.5 mm或0.635 mm(25 mil)为通用网格;对BGA或HDI板,可辅以0.25 mm(10 mil)细网格。


2. 科学的元件布局(Component Placement)

“先大后小,先难后易”是元件布局的不二法则:优先放置时钟振荡器、高速接口和散热器件,再布置被动元件与连接器。布局时要考虑信号流向,模拟与数字、电源与地要分区布局,减少相互干扰。


3. 最短走线原则(Shortest Path)

走线越短,串扰、阻抗和时延就越小。尤其是时钟、差分对和高速总线等关键路径,应尽量缩短走线并保证等长。短走线还能降低寄生电抗,提升信号完整性。


4. 合理的线宽与线距(Trace Width & Spacing)

根据信号电流大小与阻抗要求选取线宽:一般信号线8–10 mil,1 A电源线40 mil以上;控制线距至少为线宽的2倍,以防止串扰与短路。此外,高速差分线要满足特征阻抗设计,如50 Ω或100 Ω差分。


5. 完整的电源与地平面(Power & Ground Planes)

在多层板中,尽量将一整层做为地平面,再将相邻层设为电源平面。这种叠层结构可形成稳定低阻抗的回流路径,减少EMI并提高散热性能。四层板常见的堆栈顺序为:部件层–地–电源–走线层。


6. 避免直角走线(Avoid 90° Angles)

90°锐角或直角走线会引起蚀刻误差并形成不均匀阻抗,高速信号还易产生反射。推荐使用45°斜角走线或圆弧走线,以保证信号平滑过渡并提高制造良率。


7. 合理使用过孔(Via Usage)

过孔会增加寄生电感与阻抗,影响高速信号完整性。多层板中应将过孔数量控制在最低,并在关键差分对与高频线避开过孔;必要时可使用盲孔、埋孔或微通孔(microvia)来优化HDI板设计。


8. 仔细考虑EMC/信号完整性(EMC & Signal Integrity)

保持电源与地平面连贯,避免平面分割;在敏感高速信号旁设置过孔屏蔽或“via fence”防止辐射泄漏;关键路径加入差分对与阻抗控制,必要时做仿真校验。


9. 面向可制造性与装配(DFM & DFA)

在设计前要阅读目标工厂的设计规则(DRC),确保最小焊盘尺寸、丝印间距、SMT贴装方向等符合厂商可加工范围;同时留出调试与维修空间,避免贴装后无法测试或返修。遵循“可测可装”原则,可降低后期成本与风险。


10. 严谨的版图校验与仿真(Design Rule Check & Simulation)

完成布局布线后,务必执行DRC、ERC和电气规则检查;针对高速通道与电源完整性进行SI/PI仿真(如时域反射、电压跌落分析),提前发现潜在问题,避免试板返工。


以上10条黄金法则涵盖了从基础布局到高级信号完整性与EMC的关键步骤。无论您是新手还是资深工程师,遵循这些守则,都能显著提升PCB质量与可靠性。深圳宏力捷电子专注多层、高精密/BGA和HDI板设计服务,从原理图到样板交付,全程协助。

×

获取报价

*公司名称

*您的姓名

*您的手机

*您的需求

为了您的权益,您的信息将被严格保密

在线留言

姓名:
电话:
公司:
内容:
验证码: